车子离开西藏山南浪卡子县不久,便开始攀爬于盘旋公路。起初,窗外还能看见零星的绿色,几头牦牛在草甸上缓缓踱步。但很快,这些生命的痕迹便逐渐消失了,只剩下赤裸的山岩,和那条在苍茫大地上无尽缠绕的柏油路。11 月 5 日,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在岗布冰川巡逻。本组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任沁沁摄(一)路是沉默而固执的,将我们带离人间烟火,去往一个更为古老、冷峻的时空。它一层一层地在山体上画着 " 之 " 字,每转一个弯,空气便被抽走一分,世界愈发稀薄、透明。肺腑最先感知到这变化。呼吸成了一件需要刻意去做的事。气息总是不够长,胸腔里仿佛塞了一团温吞的棉絮。心脏咚咚地,像一只被惊扰的小兽,在笼中不安地撞击着。我靠在椅背上,不敢多动,身体变得迟缓而慎重,像被悄然卸去部分力量,轻飘飘的。与此同时,精神却被窗外的景致引向无比阔远的境地。那是一片难以用言语形容的高原,坦荡如砥,延伸到视线与天际模糊交融的尽头。普玛江塘,就静静地卧在这片世界的屋脊之上。它不似寻常乡镇,更像一个孤独而坚韧的前哨,被无垠的荒原与冷峻的雪山深情环抱。推开车门,双脚踩上这片海拔 5373 米的土地。风,是唯一放肆的声音,呼啸着掠过耳畔。一种彻骨的、能涤荡灵魂浊气的清冷扑面而来。方才在车上的所有不适,呼吸的艰难、心跳的惶惑、头骨的微痛,竟奇异地转化了。它们不再是痛苦的来源,反而成了此行最真切的印记,是身体为抵达这片极境所付出的、不值一提的代价。那一刻,心中涌起的并非征服自然的豪情,而是一种被宏大接纳的,渺小的荣幸。在这地球至高之处,人类的所有喧嚣与烦扰,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。身体的困顿之外,我却前所未有清晰地触摸到灵魂所能企及的自由与辽阔。11 月 4 日,月光下戍守普玛江塘的三位女民警顾慧、李红炎、李天娇(从左至右)。(二)普玛江塘给予的,不是安逸,而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壮美;不是答案,而是一个关于存在与时间的永恒的诘问。这也是为什么,有一群人,要在这里坚守。云端之上,他们的心跳,比星辰璀璨;生命禁区,他们的信仰,比冰川更坚定。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,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派出所。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 40%、年平均气温零下 7 摄氏度。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,以血肉之躯,筑起长达 25 公里的边境钢铁长城。狂风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。这里的一切都与 " 极限 " 共生,水烧到 60 摄氏度就沸腾,每一口呼吸都伴随着肺部的紧缩感,人均寿命仅 54 岁。嘴唇发紫、指甲凹陷、心脏肥大…… " 高原印记 " 无声诉说着坚守的代价。在 1511.01 平方公里辖区内,民警们不仅是执法者,更是牧民心中的 " 守护神 "。他们用冻得通红的双手为牧民调解纠纷,在能见度不足 5 米的暴风雪中寻找走失的牛羊,在零下 30 摄氏度的寒夜里执勤巡逻。身体很累,眼中却有灼灼的光芒。他们建立 " 党员服务队 ",把服务送到牧民帐篷门口;开展 " 世界最高海拔普法课堂 ",让法治之光照亮雪域边陲;设立 " 有氧补习班 ",陪伴牧民孩子们度过冬夏;化身 " 生命急救员 ",在黄金时间内抢救高原肺水肿患者……巡逻的路,向着云端延伸。海拔 5600 米,在岗布冰川的注视下,那一抹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移动的藏蓝身影,成为天地间最醒目的色彩。他们攀上冰碛垄,踏查边境情况,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。" 巡逻路,是用毅力走出来的。" 派出所教导员尼玛坚参指着远处的一个风雪弥漫的山口,想起那次前往海拔 5500 米山口巡逻,突遇暴风雪,能见度不足 5 米,狂风卷着冰碴砸在脸上,如同刀割。大家咬着牙,手挽着手,在齐膝的雪地里艰难前行。" 那一刻心里在想什么?" 我问。"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,只有本能——把战友平安带回去。" 尼玛坚参说。脸庞被紫外线灼得黝黑的年轻民警陈钦烽笑了笑:" 我们在这里,祖国就不会把任何一寸领土‘忘’在身后。"11 月 6 日,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民警与湖南省援藏医生江志超、赵启等一同到牧民家中义诊。(三)冰川不语,却是最恒久的见证者。它们以亿万年冰晶,镌刻下戍边卫士的忠诚与担当。为了身后万家灯火的安宁与祥和,有人告别襁褓中咿呀的孩子,有人父母病重却无法床前尽孝,有人因长期缺氧落下终身病根……然而,藏族同胞的健康始终在他们的心上。11 月初,经山南边境管理支队邀请,一支来自湖南的医疗队穿越风雪抵达普玛江塘,为戍边民警和群众义诊。" 高原缺氧易引发消化系统、心脑血管等疾病。"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、援藏干部江志超为高原健康支招," 煮牦牛肉加八角、牛奶加紫苏叶…… " 医疗队还捐赠了紧缺药品,领到药的老人们,久久不愿离开。6 岁的拉巴卓玛悄悄塞给江医生一块奶酥,轻声说:" 谢谢您。"" 高原缺氧环境下,人体新陈代谢会减缓,脱发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都是常见症状…… " 听着健康讲座,民警李红炎下意识地摸了摸日渐稀疏的头发。2024 年 2 月,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建所 12 年来,首次迎来三位自愿申请到此驻守的女民警:李天娇、武慧和李红炎。分别出生于 1996 年、1998 年、2000 年的她们,以青春的赤诚,做出无悔的选择。" 我怕以后身体状态下滑,再没机会了。趁着年轻,把最想做的事做了。" 面对同伴们的劝阻,曾服役于英雄 " 铁锤子团 " 的武慧,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。" 那么苦,我们舍不得…… "" 妈,那么多人选择了坚守,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,您的孩子不比别人差。" 面对父母的担忧,李红炎轻声宽慰。" 我们不是来体验生活的,是来扎根的。" 从家乡林芝到普玛江塘," 藏二代 " 李天娇道出姐妹们的共同心声。" 困难再大,只要坚持!" 初到时,头痛欲裂,失眠成了常态,但她们逐渐适应、坚强,从 " 团宠 " 成长为骨干,为苦寒的荒原注入柔韧和温暖。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调解邻里矛盾,苦口婆心劝阻旅客在大雪封山前离开,为牧民的孩子辅导作业……她们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站位,如格桑花般绽放,倔强而绚烂地装点着这片苍茫。当卓玛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,为武慧拂去睫毛上的冰霜;当李天娇在巡逻中,凭借敏锐洞察力排查了一个个潜在风险;当国画专业毕业的李红炎,为藏区孩子画下他们从未见过的绿树成荫、溪流潺潺的夏天……她们知道,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逆行。身体的扎根,伴随着精神的扎根。在普玛江塘,苦是常态,但甜由心造。派出所那方小小的温室里,一畦畦嫩绿的豌豆尖挂着晨露,几簇草莓正泛起羞赧的红——这是民警周继恒日复一日,在高原之上浇灌出的 " 生命奇迹 "。" 在这片不长树、不生草的地方,这点绿色,就是最好的慰藉。" 为了这一抹倔强的翠意,他埋头钻研,悉心守护,终于让生命在这片绝境里,倔强地扎下了根。民警熊凯的故事,关于成长与回归。2018 年,初到普玛江塘的他,曾因环境的艰苦悄悄落泪;如今,他却主动请缨,选择重回这片土地。多年前的一次生死救援后,获救者念念不忘,今年春天专程回来寻找他,在 5373 米石碑前再次合影。风雪模糊了视线,年轻的心却更加澄明:" 那一刻,我对这份事业,有了更深的理解。" 患有高原多血症的所长普布扎西,已在这里坚持了四年多。他的嘴唇是乌青色的,声音却低沉而有力:" 我们站在这里,就是一种宣誓。"" 与其苦熬浪费生命,不如苦干燃烧青春。" 营房外,十六个遒劲大字,无声诉说着这里的信仰。11 月 5 日,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在岗布冰川巡逻。(四)在普玛江塘,会失去很多,健康、团聚,乃至部分生命的长度。但他们说,收获的更多。荣誉室里,一面面锦旗、一封封感谢信,见证着这个海拔最高派出所最动人的警民鱼水情。是啊,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,警与民,早就像连绵雪山上的岩石与积雪,相守相望,融入彼此的生命里。情感无需言说,在老阿妈送来的酥油茶中,滚烫着;在牧区孩子写下 " 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 " 的字里行间,酝酿着;在暴风雪夜那束划破黑暗的手电光里,映照着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拂边境线,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 " 我在这里,山河无恙 " 的信念;当繁星铺满深蓝色的天幕,派出所的灯光,成了茫茫天地里最坚定的坐标。派出所珍藏着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。它曾于 2022 年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,在天安门广场的晨曦中冉冉升起。如今,这面旗帜跨越千山万水,静静守护着这片遥远的边关。山河万里,不过心间方寸。在离天最近的地方,信仰永远保持在 37 摄氏度的恒温——那是心脏跳动的温度,是无论相隔多少个经纬度,都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证明。" 我们站立的地方,就是中国。" 返程途中,回望那片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光的冰川,我终于懂得这句话的重量。山河无言,岁月为证。在生命与使命之间,他们选择了使命;在退缩与坚守之间,他们站成了永恒。5373 米,云朵驻足,雄鹰盘旋。它不只是地理的高度,更是精神的海拔,是平凡青春与伟大家国的深情相拥。(任沁沁)